2015年11月15日 星期日

甚麼是人相學?是學問還是騙術?

甚麼是人相學?是學問還是騙術?
我的人相學老師是蕭湘居士,今年已經83歲了,目前退休在家,不再對外招收學生,他的成就,讓人相學延續下來,同時揭開傳統的神秘面紗,將這帝王之學擺脫迷信,玄學的色彩,讓知識份子能夠接受這一學問,我們的同學有大學教授、高中教師、醫師、企業老闆、上校軍官等。
近代對人相學有研究的先賢當屬曾國藩,其所寫的冰鑑、其在官場數十年越人無數的經驗所成,遠推至孔子,人相學乃孔門之心性之學,雖然孔子罕言命運,但是說50歲而知天命,得出了「視其所以、觀其所由、察其所安、人焉廋哉!人焉廋哉!」的方法,得出了「不知命無以為君子」、「道之將行也與?命也!道之將廢也與?命也!公伯寮其如命何?」「生死有命、富貴在天」的結論…故本門人相學尊孔子為祖師。
亞聖孟子也說「得之不得曰有命」、「莫之致而至者、命也」亦是說明了人世間有命運之安排,人依照命運有不同的獲得,他也提出了觀察的方法「存乎人者,莫良乎眸子,眸子不能掩其惡,胸中正則眸子瞭焉,胸中不正,則眸子眊焉[ㄇㄠˋ]」就是觀察眼神的重要性。
累計歷代先賢竭盡心力挖掘人相學的奧秘,在古今中外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就,對於人的研究,其實已經有很深刻的了解,只是現代人並沒有一套系統的方法學習,就如同學習中醫一般。
  人相學又稱風鑒之學,原意指觀察人的風度和見識。與以計算方式來論述人生命運起伏不同,乃觀察而得,非經計算而得。所以人相學以孔子為祖師,乃風鑑之學,為孔門心性之學,研究人的生理特徵,了解其心性如何,進而推演出其行為如何,將得何結果,綜合評論其人之健康、智慧、個性三者,決定其人一生命運。《晉書》卷五十四《陸機陸雲傳》:"觀夫陸機、陸雲,實荊之杞梓……風鑒澄爽,神情俊邁,文藻宏麗,獨步當時。"在相學中則指以風貌品評人物,即相術之別稱。宋吳處厚《青箱雜記》卷四日:"餘嘗謂風鑒一事,乃昔賢甄識人物,拔擢賢才之所急,非市井蔔相之流,用以賈鬻貲者。故《春秋》單襄公、成肅公之徒,每遇會同,則先觀威儀,以省福禍……大凡相之所先,全在神氣與心術,更或豐厚,其福十雙。
人世間所有事,不外乎相與數二者,就是現象與數字,故算命之學,以風后氏為祖師,又稱風后之學相傳在黃帝身邊有兩位大臣,一是岐伯,專司醫藥之學問,所以中醫又稱為岐黃之學,黃帝內經是黃帝與岐黃的對話所記錄而成;另一名大臣,就是風后氏,傳說伏羲氏姓風,而風后正是伏羲氏後人,繼承了河圖,通曉天地奧祕,故算命家以風后氏為祖師,古籍中有許多風后精通天文曆法的記載,傳說風后領受河圖,遂習得伏羲氏所流傳下來的陰陽之道,並察天象,制定曆法,甚至能據此推算人的命運。《風俗通義》:「東方朔太白星精,黃帝時為風后,堯時為務成子,周時為老聃……」《史記•卷二十八•封禪書》,《索隱》按:「風后,黃帝師,又化為老子,以書授張良。』亦異說。」《後漢書•卷五十九•張衡列傳•第四十九》:「有風后者,是焉亮之,察三辰於上,跡禍福乎下,經緯歷數,然後天步有常,則風后之為也。」注引《春秋內事》:「黃帝師於風后,風后善於伏羲氏之道,故推演陰陽之事。」又云:「藝文志陰陽流有風后十三篇也。」;另見《路史•後紀•卷五•疏仡紀第十•黃帝》:「大撓正甲子,探五行之情,而定之,納音,風后釋之,以致其用,而三命行矣。」;《抱朴子》:「講占候則詢風后。」《宋史•卷一百五•志第五十八•禮八吉禮八•文宣王廟》:「時又有算學。大觀三年,禮部、太常寺請以文宣王為先師,兗、鄒、荊三國公配享,十哲從祀;自昔著名算數者畫像兩廡,請加賜五等爵,隨所封以定其服。於是中書舍人張邦昌定算學:封風后上谷公……」宋朝以降,歷代帝王祭祀三皇五帝,均列風后為首席陪祀之神,其地位之崇高亦由此可見。
學理不同,方法不同,或許會得到相同結論,也或許不會,但是據此說明看相與算命的大大不同,絕不可以混為一談。據考證,研究人相學先賢,多是大學問家,並不以此為業,例如曾國藩即是。

經由人相學能夠認識自己

經由人相學能夠認識自己
基於「有諸內必形於諸外」的原則下,中醫在治療上已經獲得數千年的治療成積,相通的道理,人相學也是藉由觀察外在的表現,來推測內在的狀態。
人相學不僅僅面相學,也包含了手相學、骨相學、氣色學以及觀察聲音、體態、行為等等的學問。
為何人相學會準確,因為從外收集資料來推測內在,是需要有過人的觀察力,以及邏輯的推論能力,還必須具備中醫的觀念,解剖的知識,再配合社會經驗,人事的歷練,才能夠將事情推論清楚,並且做出中肯、客觀的建議。
外在的資訊好比是儀表板,例如面相,就是我們看人這部機器的儀表板只能知道概況,還不能夠推測全貌,所以本著人相學的精神,就是說相不獨論,不以單一條件來定一切,例如觀察一部機器,光看儀表板你知道他時速可以開到180公里,應該是一部不錯的跑車。但是若是你看到基本時速是300公里,你就得看看他有沒有翅膀,會不會是一台飛機,若是你看他沒有儀表板,引擎只有一匹人力,時速不會超過60,即使他說多厲害,也只是一輛腳踏車。
若是你了解自己是一部跑車的性能,在人生的大道上,就應該加足馬力,跑出自己應有的實力,假若一般人若只能跑80-100公里,當你了解自己的能耐以後,就無須與別人一樣只跑這樣的速度,只作相同的事,反應該盡情揮灑自己的人生,創造無限的可能。
若是你看到別人在天上飛,你將不會怨天尤人,因為你知道別人的健康、智慧與個性優於我們,他能夠創造更高更遠的成就,我們將不會怨天尤人,因為我們認清了事實的真相,不會產生忌妒的心理,我們能夠過好自己的人生。
同樣的,若是我們見到有人是一輛腳踏車甚至還拖了沉重的負荷,很辛苦的在過生活,我們尚有餘力的時候就會想要幫助對方,是因為了解而產生了悲天憫人的情懷,並非為了獲得回報或好運而付出,也不執著於作功德或是博取美名才這樣做的。
人相學也是擇偶的好方式,基於優生學的基礎上,有優良的父母,才能夠產生優良的子女,至於俗語說「歹竹出好筍」只不過是稱讚對方子女的客套話,在學理上是說不過去的。
一部機器有他運轉最順理的時候,在人相學上就是攻守時機,你當何時結婚、生子、創業、考試、就業等等人生重大課題,必須在運轉最順利的時後執行,才會有最好的結果,俗語說「愛拼才會贏」只是長輩在勉勵晚輩的鼓勵用詞,並期待受到挫折後不可失志,應該藏器於身,以待其時,等待下次機會的到來。人生不適應該要一直衝刺,衝過頭會出事,例如台積電是好股票,你可以在60-80間買進,但是當他已經好幾百元時,你還可以拼嗎?若是拼只會拼在高點,而不會贏。